古墓出土微雕玉人,误差仅为毫米,专家用现代工具难以模仿

大家都学习过一篇课文叫做《核舟记》,明代奇人在一个桃核上,刻了苏轼乘船游览赤壁的图案,可谓是微妙微翘,古墓出土微雕玉人,误差仅为毫米,专家用现代工具难以模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。

现在的微雕技术也是越来越精湛,有些人靠着精密的仪器,能够在米粒上作画,让人啧啧称奇,其实早在5300多年的前,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微雕技术。

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,在安徽省地凌家滩,专家在那里发现了凌家滩文化遗址,经过碳十四的检测,这处文化遗址距今约有5300多年。

在凌家滩文化遗址中,专家出土了不少的玉器,这些玉器大都是装饰而用,也是新石器的人类对工具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的典型,其中最让专家们啧啧称叹的,十几个微雕玉人。

这些玉人的高度不过不过10到20厘米之间,宽度则有五厘米左右,在这些玉人的身上,有许多规则而且有秩序的钻孔,这些孔径大小为0.15毫米左右,每个孔之间的误差也不到0.1毫米。

玉的微雕要比木头还有石头要难很多,玉容易碎,一旦用力过猛,就可能孔洞崩掉,即便是在现在工具的使用下,也没有哪个微雕大师敢说是百分之百的成功率。

为了了解凌家滩人为何要在这些玉人上钻探孔洞,专家们翻阅了许多的古代史书,甚至找来了同样的古代工具,用来尝试在玉块上面钻孔,但是无一例外的全部失败了。

后来专家改用了现代的一些工具,但是要在玉人身上钻出误差如此小的孔,也是一件极为难得事情,很多次都是直接玉碎,甚至有些专家声称,这门微雕的技术,要远远超过同代的埃及金字塔。
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2760375052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偌鸥

这家伙太懒。。。

  •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。